白城市強制隔離戒毒所創新打造“文潤礪心·戒治賦能”戒治文化品牌顯實效

近三年來,面對戒毒人員價值觀重塑難、文化認同感不強等戒治痛點,白城市強制隔離戒毒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科學戒毒、綜合矯治、關懷救助”的戒毒工作原則,根據戒毒人員文化層次普遍較低的現實特點,充分挖掘文化實踐在鞏固戒治成效中的獨特價值,有效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心靈的滋養與啟迪作用,創新打造“文潤礪心·戒治賦能”戒治文化品牌。
“文潤礪心 國學啟智”——經典潤心智,文脈喚新生
作為文化戒治的第一步“認知啟蒙”,白城市強制隔離戒毒所以“讓國學經典‘活’起來、浸潤人心”為核心,精心設計“每日一題、每周一詩、半月一詞”系列學習活動,構建“選題—講解—誦讀—考核”循環體系,引導戒毒人員在循序漸進中感受國學魅力、汲取經典養分、培樹文化自信。
選題環節聚焦系統性與實用性,將“每日一題”分為文化基礎常識類(如“‘六一居士’是誰的別號?”)、毒品危害認知類(如“長期吸毒會導致哪些器官出現不可逆損傷?”)、基礎法律常識類(如“吸食毒品違反哪部法律?”)、黨史新中國史類(如“新中國成立的時間是哪一年?”),兼顧知識積累與價值引導;“每周一詩”精選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劉禹錫“病樹前頭萬木春”等傳遞“悔改”“新生”意蘊的詩句,“半月一詞”選取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等蘊含“豁達堅韌”“堅守本心”的經典宋詞,既匹配戒毒人員文化層次較低的實際學情,又通過“短周期、高頻次”的學習節奏,讓優秀傳統文化持續浸潤心靈。
講解環節中,民警不僅解讀題目答案、詩詞譯文,更結合詩詞創作背景,生動還原作者當時的情感語境,為戒毒人員感悟反思做好鋪墊;最后精準關聯戒治生活,引導戒毒人員從詩詞意境中照見自身過往、主動展開自我反省,讓國學學習真正與戒治需求同頻共振。例如,講“山外青山樓外樓”時,聯系“沉迷享樂終會迷失”,引導反思吸毒危害;講《定風波》時,結合戒治中的“身心掙扎”,解讀“直面困境”的現實意義。每日18時30分至19時的誦讀時間,戒毒人員用瑯瑯書聲驅散焦慮迷茫;晚講評時按計劃逐人考核(每日考一題、每周日考一詩、每半月考一詞),確保知識入腦入心。
如今,戒毒人員文化知識儲備量顯著提升,對毒品危害、法律底線的認知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認同”,90%以上戒毒人員能準確回答核心常識題;國學經典成為“自我約束工具”,有戒毒人員將“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寫在筆記本扉頁作為戒治座右銘,有戒毒人員在家書中引用“浪子回頭金不換”表達悔改之意,家庭關系修復率提升30%;同時,文化自信初步建立,戒毒人員從“抵觸學習”轉為“主動分享感悟”,詩詞交流參與率從初期65%提升至100%,焦慮、迷茫情緒發生率下降40%。
“文潤礪心 墨韻修心”-顏楷承古韻,墨香祛濁念
若說國學啟智是從“認知層面”重塑價值觀,“墨韻修心”則聚焦“行為層面”,以書法練習幫助戒毒人員沉淀心緒、提升自控力,在筆墨間傳承文脈精髓。
選擇顏真卿楷書作為教學核心,不僅因顏楷字體寬博方正、穩健厚重,風格氣勢磅礴、雄渾大氣,更因其一筆一畫需“沉心定氣”、耐心打磨——橫要“起筆重、行筆輕、收筆重”,豎要“直如青松立”,這種“慢工出細活”的心性錘煉過程,恰好能打磨戒毒人員浮躁、易沖動的性子,幫助他們在專注書寫中學會自我控制。
為保障練習效果,民警提前備好毛筆、墨汁、墨盒、宣紙、毛氈、鎮紙和顏楷字帖等必備物品,隨后以“階梯式教學+個性化指導”開展系統教學:教握筆時逐人糾正手勢,確保“指實掌虛”;練基本筆畫時在紙上畫輔助線,發現偏差立刻示范修改;待基礎扎實后,從“人”“心”“正”等單字練起,逐步過渡到“誠信”“自省”等詞語,如今已進階到臨習《弟子規》,在書寫“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等句子時,適時引導戒毒人員回憶親情、反思過往,實現“書寫與背誦結合、練字與修心同步”的文化戒治目標。
在“墨韻修心”的持續浸潤中,戒毒人員的改變正悄然發生。書法臨習成為“情緒穩定劑”,許多戒毒人員從遇事急躁、心神難寧,到如今能在提筆落墨、筆鋒流轉間逐漸平復心緒、沉淀自我,日常情緒波動幅度明顯減小,面對生活壓力時的心理調適能力顯著提升。同時,自控力顯著提升,從“握筆5分鐘就坐立不安、頻頻張望”轉為“能靜心書寫1小時”,對“心癮”的克制力明顯增強,戒治期間違規率下降25%。更深刻的改變,蘊藏在對文化的認同里,有戒毒人員開始主動學習字帖上的詩詞含義,有戒毒人員背《弟子規》時會想起家里的父母,還有戒毒人員主動申請將自己書寫的“新生”“慎獨”等書法作品張貼到宣傳展板上,作為戒治的“精神提示牌”。這種從“行為改變”到“心理認同”的遞進,讓“墨韻修心”真正成為鞏固戒治成效的重要支撐。
“文潤礪心 紙藝煥新”——巧手裁新意,匠心筑歸途
在國學啟智夯實認知根基、墨韻修心沉淀內在定力之后,“紙藝煥新”進一步從“實踐賦能、協作凝心”發力,以三角插折紙課程為載體,使戒毒人員在合作拼接作品的過程中,體悟“日積月累終成器”的道理。
課程初期,雖有折紙指導書籍及演示視頻輔助,但部分戒毒人員因操作步驟繁瑣、成品所需三角插數量較多而產生畏難情緒。民警及時優化教學策略:一是強化正向引導,通過展示精致的三角插折紙成品,結合戒治工作實際進行“戒治類比”,向戒毒人員闡釋“每一個三角插就像戒癮路上的小進步,積累多了才能拼成‘新生’的作品”。二是優化分工協作,將戒毒人員分為三角插折疊組與造型拼接組,明確各自職責,提升操作效率;同時引導戒毒人員在遇到操作困難時互幫互助、共同解決問題。
協作中,原本因“要折幾百個三角插太麻煩”想放棄的趙某,在眾人一起數著“還差30個就夠帆船的船身了”的鼓勁聲里,攥著紙片繼續往下折;因折三角插手法不對、速度慢而躲在一旁的陳某,見隊友小王主動遞過自己折好的標準三角插當模板,也慢慢放下抵觸,跟著步驟一遍遍練;曾獨來獨往、拒絕與人交流的戒毒人員李某,在幫隊友修補帆船的桅桿時,第一次主動開口說“我來試試,你看這樣會更穩”……當最后一個三角插嵌進船身,整艘帆船穩穩立在桌上時,沒人先說話,卻都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船帆,趙某笑著說:“原來幾百個三角插湊在一起,真能拼出這么像樣的東西,跟戒癮似的,一開始覺得難,慢慢攢著勁兒,居然也快‘成型’了。”
一張張細碎的紙片,在雙手間被賦予“新生”寓意;一個個曾被毒癮裹挾而自私自利、自我封閉的個體,在協作中凝聚成有溫度的集體。戒毒人員不僅從“折紙成藝”中讀懂“堅持終有回報”的道理,更從“攜手合作”中學會溝通、包容與信任,感受到久違的溫暖與認可——他們開始主動參與集體活動,不再害怕困難挑戰,對“從細碎到完整”的自我重塑充滿期待。曾被毒癮攪亂的生活節奏,隨著指尖折疊、拼接三角插的動作慢慢重回正軌;被毒癮割裂的社交聯結,在彼此合作、互幫共助間慢慢重新織就;因心癮反復消磨而逐漸潰散的信心,也在集體協作的暖意中慢慢重新聚攏,逐漸凝聚成支撐戒治的堅強力量。
從“國學啟智”點亮認知明燈,到“墨韻修心”涵養自控能力,再到“紙藝煥新”賦能協作成長,白城市強制隔離戒毒所以“文潤礪心 戒治賦能”戒治文化品牌為抓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轉化為破解戒治難題、助力戒毒人員重獲新生的生動實踐。近三年來,文化戒治的成效不僅體現在“常識題準確率達90%”“違規率下降25%”等數據上,更沉淀在戒毒人員從“抵觸學習”到“主動分享”的態度轉變里,蘊藏在他們書寫“新生”時的專注眼神中,顯現在協作拼接折紙作品時的溫暖互動中。
下一步,白城市強制隔離戒毒所將繼續深耕文化戒治領域,不斷豐富“文潤礪心”的內涵與形式,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續為戒毒人員的“蛻變新生”注入精神養分,幫助更多戒毒人員筑牢內在精神支撐、堅定戒治信念,以文化之力照亮戒毒人員回歸家庭、融入社會的“歸途”,為新時代戒毒工作高質量發展交出更具溫度與深度的滿意答卷。
來源:白城市強制隔離戒毒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長春,原來這么好玩!
- 金秋送爽的美好時節,漫步在長春新民大街,百年建筑與現代生活交相輝映,歷史記憶與時代氣息相互交融; 華燈初上,來到南嶺漫行嘉年華,“西游奇緣大聯歡”幽默詼諧,“炫動潮流競象日”精彩絕倫; 在午后的明媚陽光里,長春世界雕塑園的“雕塑無界?青春無限”主題活動迎來觀展互動熱潮…… 讓城市“好玩”,讓游客“好評”。長春正以一場場精彩紛呈的城市空間活化實踐,打開文旅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