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映光影,“搖籃”正青春

8月23日,第二十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開幕式在長春國際影都金色大廳舉行。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金秋八月,光影璀璨。
8月23日至8月28日,第二十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在長春舉行。適逢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長影建廠80周年,當星光再次點亮長春的夜空,電影人齊聚一堂共襄盛舉之時,我們不禁回想起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給田華等8位電影藝術家的回信。
“看到大家的來信,不禁想起你們參與創作的那些耳熟能詳的經典電影。長期以來,你們懷著對黨和人民的熱愛、對藝術理想的堅守,塑造了一個個生動鮮活的銀幕形象,給幾代觀眾留下美好回憶。
“新征程上,希望你們繼續在崇德尚藝上作表率,帶動廣大電影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創作更多謳歌時代精神、抒發人民心聲的精品佳作,為繁榮發展文藝事業、建設文化強國作出新貢獻。”
信中的話語如春雷激蕩于中國電影的廣袤天地,在光影深處激起澎湃回響,更為本屆長春電影節注入了深刻內涵和精神力量。
這8位電影藝術家都曾在“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長春電影制片廠(以下簡稱長影)工作或參與過電影創作,他們的藝術生涯與長影乃至新中國電影的發展史緊密相連。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不僅是8位電影藝術家的光榮,也是長影的光榮、吉林的光榮。
新中國電影初創時,篳路藍縷、砥礪前行;站在新時代歷史坐標前,擘畫藍圖、開創未來……“搖籃”光影,雕刻時代,續寫華章。
扎根人民沃土
開創“人民電影”的7個“第一”
正值長春電影節期間,作為電影節的重要文化地標長影舊址博物館迎來了絡繹不絕的參觀者。
隨著人流,記者仿佛踏入了昔日光影世界的穿越之門。黑白膠片緩緩轉動間,一幕幕經典場景在回憶的軌道上緩緩展開:《英雄兒女》中王成高呼“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壯烈畫面,依然激蕩著愛國情懷;《冰山上的來客》里偵察員楊排長與敵人斗智斗勇的緊張情節,依舊讓人心潮澎湃;《劉三姐》的歌聲中,山美水美人更美,展現了生活的美好與純樸……
長影舊址博物館。長影集團供圖
“看過一部影片,記住一個人物”,這些在不同的年代膾炙人口的主旋律影片,傳遞時代精神、影響社會審美、涵養生活氣質,映照出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社會的發展與人民風貌的變化。
“第一部多輯新聞紀錄片、第一部短故事片、第一部木偶片、第一部動畫片、第一部科教片、第一部翻版片和第一部長故事片都出自長春電影制片廠。”長影集團黨委副書記張光臨介紹,成立于東北解放戰爭時期的長春電影制片廠,開創了“人民電影”的7個“第一”,為新中國電影事業開疆拓土。
而后,《白毛女》《甲午風云》《開國大典》等一大批為人民放歌、為時代立像、為民族鑄魂的優秀影片,不僅為新中國電影事業奠定了堅實基礎,更是時代的生動寫照,成為幾代人的精神家園。
長春電影制片廠的標志。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長影創作觸角不斷延伸,少數民族題材《五朵金花》、反特懸疑題材《保密局的槍聲》、兒童題材《祖國的花朵》……一部部佳作紛至沓來,“扎根人民、服務人民”的血液一直在此流淌,一朵朵“人民電影”的藝術之花在這里盛放。
第二十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期間啟動的“光影鑄魂八十載”公益展映活動,通過260場城市放映、4000余場農村放映,讓經典重回觀眾視野,正是“人民電影為人民”初心的當代延續。
深耕人民藝術
以匠心鍛造時代力作
“《白毛女》是我拍的第一部電影,這里是我電影夢開始的地方。”第二十屆長春電影節開幕式上,“人民藝術家”田華動容地說。
“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1951年,電影《白毛女》上映,第一次接觸電影的田華,以喜兒的形象走進了千家萬戶。她將勤勞善良、不屈不撓的喜兒塑造得有血有肉,贏得了觀眾的喜愛,引發了大眾的共鳴。隨后,《黨的女兒》和《碧海丹心》等電影作品中,田華所塑造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97歲“人民藝術家”田華重回長春電影節。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今天,我看到這么多年輕的電影人,就像看到了當年22歲的我,充滿了活力、充滿了希望。”田華表達了中國電影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努力創作更多精品佳作的信心決心,“藝術是我們的槍,舞臺是我們的戰場。”
“這部電影反映的是農村生活,不深入、不真實是不行的。”談起拍電影的經歷,長影老一輩演員陳學潔打開了話匣子。
60多年前,在拍攝電影《兩家人》時,挑水成為陳學潔面臨的挑戰。“我從小住在城市里,很少用扁擔挑水。沒有經驗的人真挑上兩桶水,腳步就慢了,身子就斜了。”陳學潔說,為了練好挑水這一動作,陳學潔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找兩個木桶裝上水挑著走。“廠里的老前輩指點我一次次練習,終于像那么回事了。”
“專注電影事業,一心只想把電影拍好”既是老一輩電影人的風骨,也是新一代電影人的堅守。
長春電影制片廠大門。長影集團供圖
多年來,長影已累計向全國各電影制片廠、影視機構輸送2000余名專業電影人才。他們堅守“人民電影”光榮傳統,如同星星之火,在新中國電影事業的版圖上燎原,成為中國電影的中堅力量。
光影賦能文旅
立足新起點,點亮新征程
“我和家人都很喜歡《人世間》,特意來長春打卡劇中取景地,感覺自己走進了劇集里。”來自江蘇無錫的游客李女士說。
2025年是中國電影消費年,吉林省“跨行業協同、多業態融合”,電影與文旅、商業、文創等業態實現了跨界融合,不但激活文旅市場,還帶旺商業消費。
長春市更是依托爆火的影視劇取景地設計推出歷史文化之旅、產業文化之旅和生態文化之旅等3條精品旅游線路,讓游客在這里穿越光影,體驗人文風情,實現“電影+文旅”的深度融合。
“光影繪影”長影主題系列活動現場。長影集團供圖
夜幕降臨,被“光影”裝點一新的新民大街歷史文化街區聚集了眾多熱愛電影的游人。“今天我也當回女主角!”在“光影繪影”長影主題系列活動“人生主角”專屬座椅前,一位阿姨挽著絲巾優雅入座。
為了讓游客在漫步間完成一段完整而沉浸的“主演”旅程,活動以電影拍攝流程為主線策劃游街動線,從寓意開機的“Action!”開機打卡點,到象征殺青的“Cut!”人生主角打卡椅,每個人皆可在此探尋屬于自己的人生劇本,再現生活的藝術之光。
激發新動能,重在提升產業融合度,這也是驅動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金鹿創投”為青年影人搭建平臺,聯動長春新出臺的影視政策,構建產業發展閉環。同時,城市“電影+文旅+消費”生態正在加速構建,54路有軌電車將變身“光影專列”,新民大街“電影長街”讓電影融入城市肌理。
今年,長春市政府發揮政策引領作用,發布了《關于促進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舉措的補充意見》。“政策發布以來,長春凈月高新區新引進影視企業達54家,18個影視劇項目在吉林省開機拍攝,200余部以凈月區為主要取景地的網絡微短劇完成攝制。”長春凈月高新區管委會主任丁慧東說。
完善的配套設施、優惠的扶持政策,為影視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許多電影項目選擇在長春拍攝、制作,帶動了本地電影產業鏈的發展,從編劇、拍攝到后期制作、發行,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生態鏈。
光影流轉,歲月如歌。從東北解放戰爭的硝煙中起步,在新時代文化強國的征程中奮進,中國電影搖籃的膠片記錄著新中國電影的蹣跚步履與輝煌成就,亦鐫刻下一代代電影人“扎根人民、服務人民”的初心與堅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