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賚東屏鎮:42萬只大鵝“振翅待飛”東升村領跑養殖潮?

近日,鎮賚縣東屏鎮的養鵝產業迎來了豐收的曙光,全鎮42萬只大鵝已步入成長后期,即將分批上市,其中東升村以35萬只的養殖規模成為當之無愧的“主力軍”。作為擁有10多年養鵝歷史的“專業村”,東升村今年的養鵝戶增加至36戶,養殖量較去年大幅增長近七成,預計總產值將突破4900余萬元。?
東升村的大鵝養殖以三花白鵝、霍爾多巴吉鵝為主打品種,這兩類鵝憑借肉質鮮嫩、蛋白質含量高、脂肪與膽固醇含量低的特點,在市場上備受青睞,被譽為高品質肉類。養殖過程嚴格遵循120天的科學培育周期,目前這批大鵝體重已普遍達到9斤左右,再有15天便可出欄,主要銷往哈爾濱、大慶、長春等周邊城市,銷售渠道成熟且穩定,預計市場價格將維持在每斤13元左右。?
“你看這鵝,羽毛亮得像鍍了層銀,摸起來滑溜溜的跟錦緞似的!”養殖戶王力眼角都盛滿了笑意,雙手托起一只肥碩的大鵝,那圓滾滾的身子像個飽滿的白燈籠。“今年一口氣養了1萬只,照這長勢和行情,20萬穩穩揣進兜!”他把鵝輕輕放回鵝群,轉身拍了拍身上的草料碎屑:“打從雛鵝進棚那天起,技術員三天兩頭來瞅,控溫、防疫、喂食,哪樣都手把手教。心里有譜,干活有勁,這錢掙得敞亮!”?
這份“踏實感”背后,是一套科學完善的養殖體系在支撐。在場地選擇上,東屏鎮嚴格把關,優先挑選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黃壤或砂壤土地,且周邊均配備清潔水源,充分滿足大鵝飲水與洗浴需求。村黨支部還積極指導養殖戶按照高標準建設雛鵝舍:地面抬高25—30厘米并進行硬化,有效防潮防鼠;同時配備供暖設備,確保雛鵝舍初始溫度穩定在28℃—30℃,之后每周逐步降溫,為雛鵝營造出最適宜的生長環境。?
“我們建立了嚴格的防疫制度,定期對墊料進行消毒,按時為鵝群接種疫苗,一旦發現病鵝,立即隔離治療,全方位保障鵝群健康。”東屏鎮畜牧站負責人劉年華介紹道,鎮里對養殖環節實施全程跟蹤服務,從技術培訓到防疫指導,為全鎮42萬只大鵝的茁壯成長筑牢了堅實防線。?
為解決養殖戶的場地難題,東升村黨支部主動作為,挨家挨戶開展調研,結合實際情況篩選出合適的養殖場地,成功破解了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形成了規模化養殖效應。“通過統一規劃,‘東升大鵝’這塊招牌愈發響亮了。”東升村黨支部書記王杰表示,下一步,村里將繼續完善產業鏈條,推動養鵝產業朝著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方向大步邁進,讓更多養殖戶走上增收致富的快車道。?
從雛鵝選育到科學管理,從場地保障到市場對接,東屏鎮以東升村為示范,創新采用“黨支部+養殖戶+技術支持”的發展模式,成功將養鵝產業打造成村民增收的“黃金路子”。隨著42萬只大鵝陸續上市,東屏鎮即將迎來一個碩果累累的豐收季,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東屏鎮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大鵝產業發展態勢十分理想,未來養殖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鎮里也正在規劃大鵝深加工項目,力求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王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