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長空丨在新民大街“主入口” 感受春城文化自信

“一街藏古今,文脈貫春城。”9月18日,“紅星照耀中國·翱翔長空”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走進新民大街“主入口”——長春歷史文化博物館,領略春城文化自信新坐標。
長春歷史文化博物館。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重檐四角攢尖頂、黃墻綠瓦配青松、對稱的復古式翼樓……今年7月5日,長春歷史文化博物館迎來蝶變,作為城市的“老地標”,這里承接了新的任務和使命,它通過“一條街、一座城、一群人”的敘事主線,講述長春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長春歷史文化博物館。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步入博物館,五大常設展覽將偽滿時期的抗爭史、新中國成立后的建設史、改革開放的奮進史串聯成完整的城市記憶鏈。
《新民更新》展,聚焦新民大街的前世今生,通過歷史照片、建筑模型和互動裝置,引導游客探索這條“露天博物館”的百年變遷。
《新民更新》展廳。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長春故事:城市近現代簡史》展,著重系統介紹長春從1800年借地設治、開埠通商到長春光復、長春解放,近兩百年間的城市發展歷史。
《長春時間》展,通過從最初長春新報到后來長春日報2萬多期報紙的抽樣精選,呈現出當代大事件的“點”、三搖籃成長的“線”、長春建城紀念日的“面”,展示1949年至今長春的巨大變遷。
《城市之光——先生北上》展,聚焦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從全國各地來長春的文化精英群體,從科研院所建設到大學院系調整,講述大學與大師、科教興邦的故事。
《長春非遺》展,擇優展示具有長春地域文化特色的9大類31項代表性非遺項目。
展館引入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長春歷史文化。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據悉,自長春歷史文化博物館開館以來,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爭相打卡,大家在參觀展覽的同時了解長春的發展脈絡與歷史印記。記者注意到,該館還以長春解放紀念碑為設計靈感,長春歷史文化博物館專門打造了“豐碑大廳”,并在長春解放紀念碑模型前構建五層樓高的獨特空間,通過大屏幕展示長春俯瞰圖與城市美景,使其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絕佳場所。
長春歷史文化博物館“豐碑大廳”。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觀眾通過大屏幕欣賞長春城市美景。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除此之外,該館還在展陳設計上,突破傳統靜態陳列模式,引入AI導覽、VR場景重現、傾斜攝影建模等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體驗。游客可通過手機掃描建筑二維碼,觀看三維復原的歷史場景,甚至“穿越”過去與先輩對話。
數字技術的應用還延伸至街區導覽系統。今年2月,長春市啟動“新民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提升活化利用項目”,在改造后的新民大街沿線設置15處歷史建筑解說點,游客從博物館出發,可漫步至偽滿國務院舊址、司法部舊址等文保單位,通過預約參觀專題展覽,形成“一館多點”的文化長廊。
長春新民大街景觀。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作為新民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提升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長春歷史文化博物館不僅將成為新民大街歷史文化街區的主入口、長春歷史文化的講述者,還將成為熔鑄春城文化自信的新坐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