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從未走遠(創作談)

![]() |
京劇《楊靖宇》劇照。 |
“寒冬臘月天,松柏枝葉鮮。英雄楊靖宇,長活在人間。”這是流傳在吉林省長白山一帶的民間歌謠。
京劇《楊靖宇》是我演得最多的戲。今年9月1日,央視戲曲頻道再次播放京劇《楊靖宇》。8月1日,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京劇《楊靖宇》在吉林大眾劇場上演,這是我第104次飾演“楊靖宇”。楊靖宇將軍的英雄形象被有血有肉地展現出來,而且是可信的。越走近楊靖宇的內心深處,越能感受到他深沉而堅定的家國情懷。抗聯的密營地被叛徒毀掉,楊靖宇的心境是蒼涼悲壯的,然而他在絕望中又升騰起勝利的意志與決心。“好一片山,好一片水,好一個關東八月天……”我在臺上這樣唱著,唱出他對高粱大豆林海煤礦如數家珍,唱出他對祖國河山深情無限。
創作之初,我們就奔著“用抗聯精神演好楊靖宇”的方向努力。關于人物塑造,我和編劇曾有過一次討論——程斌叛變為了母親的說法是不成立的。楊靖宇難道沒有親人嗎?難道不愛他的親人嗎?最終的選擇,只因在他的心中,比小家重千鈞的是國家。就這樣,“英雄末路”那場戲中大段的二黃唱腔被創作出來:犧牲前,楊靖宇想到了母親,想到了妻子,想到了孩子……人生的最后時刻,“楊靖宇”用一段委婉細膩、動人心魄的“吟板”讓觀眾真切感受到英雄豐富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唱腔設計方面,我們運用大量的高派聲腔藝術特點,使之融會貫通,用聲腔傳達情感。
楊靖宇的英雄事跡,震撼人心,他與敵人戰斗,也在和惡劣的環境戰斗。零下40攝氏度的嚴寒,彈盡糧絕,他依然選擇孤軍奮戰,以枯草、樹皮、棉絮為存命糧,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烽火年代,他用生命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
楊靖宇將軍的犧牲,彰顯出英雄的悲壯與崇高。飾演這個角色,對我是精神的洗禮。在我人生的緊要關頭,我總能感到英雄在指引著我前進。
楊靖宇將軍已離開我們整整85年了,每年我都會帶著劇團演員去祭拜他。楊靖宇將軍紀念碑就矗立在三道崴子。后人在將軍熱血浸染的位置上栽植了一棵杉松,生長已逾半個世紀。我想,楊靖宇從未走遠,他一直活在我們心里。他的英雄事跡、他的精神氣節與潔白的林海雪原同在,與祖國的大好河山同在。
杉松高且直,如將軍忠骨,挺立不屈。
(作者為延邊大學教授、一級演員)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8日 20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