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非遺更好融入現代生活(四海聽音)
王 博
2025年09月18日09: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不知你是否發現,那些曾靜默在博物館玻璃展柜的非遺技藝,如今正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漢服飄逸在都市街頭,傳統手藝煥新于甜品糕點,文創產品融入日常點滴……非遺不再是塵封的“標本”,而是漸漸流淌進現代生活。
衣以彰韻,非遺織就現代紋樣。在2025年中國國際時裝周上,來自海南五指山市的黎錦、苗繡服飾登上T臺,展現了黎族、苗族濃郁的文化風情。走在四川成都市太古里等時尚街區,時常可見年輕人身著改良漢服或馬面裙。獨具特色的國風穿搭,保留了傳統服飾的形制之美,又符合現代生活的實用需求,成為年輕人表達自我的新方式。
食以承情,非遺滿足現代味蕾。在一些以非遺技藝為特色的餐廳,依照古代食譜復原的私房菜、傳統工藝與現代口味結合的創意甜品,受到美食愛好者喜愛。江蘇蘇州市低糖低油改良版本的老字號糕點,廣東廣州市的非遺茶點融合現代食材,這些餐飲創新滿足了味蕾,更傳承發揚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飲食文化,讓非遺在煙火氣中煥發新生。
文創賦能,非遺融入日常美學。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非遺文創作品;重慶梁平區的傳統竹編工藝被藝術家應用于家具制作,不僅具有實用價值,更創造了消費新場景,讓非遺技藝在日常使用中得到傳承。
非遺保護,在于守護與傳承;非遺創新,在于關注與使用。多地推出的非遺體驗項目,讓游客從被動觀看變為主動參與;在社交媒體平臺,非遺話題相關短視頻播放量屢創新高……非遺不再是凝固的歷史,而是流動的生活,它從歷史長河中走來,在現代生活中綻放出新的光彩。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8日 10 版)
(責編:馬俊華、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