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視頻 | 從田間到舌尖 從非遺到潮玩:九臺這場 “進城記” 藏著多少人的童年記憶?

5月31日,長春市北京大街西歷史文化街區“九臺貢禮”文化餐廳室外廣場熱鬧非凡,九臺區以“品九臺貢禮·傳非遺文化”為主題,在此舉辦“賀端午慶六一”主題嘉年華活動。本次活動為期2天,設置“五大區域”精彩內容,既讓游客感受到現場濃濃的節日氛圍,也讓他們通過活動了解了當下農民的精神風貌、農村文化發展現狀和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實現從“送文化下鄉”到“送文化進城”的轉變,全方位展示出九臺區歷史文化內涵與地域經濟發展。
在非遺體驗區,省級非遺項目“紙葫蘆軋制”和市級非遺項目“九臺農民畫”大放異彩。活動現場,紙葫蘆和農民畫扇子的半成品擺放整齊,非遺傳承人一邊為游客介紹非遺技藝的制作流程、藝術特色,一邊悉心指導游客親自動手制作、涂色,讓游客在創作中領略非遺文化的獨特韻味,感受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完成的作品還可以免費帶走留作紀念。
據了解,九臺區非遺資源豐富多樣,涉及民間文學、傳統技藝、傳統美術等5大類別。目前已有41個項目成功列入各級非遺名錄體系,涵蓋1項國家級非遺項目、12項省級非遺項目、11項市級非遺項目以及17項區級非遺項目。在活動現場進行展示的“紙葫蘆軋制”技藝,需要經過選紙、打漿子、做蜂巢、搓褶、染色、晾曬、軋型等十幾道工序方可完成,其產品風靡東北三省及內蒙古東部市場,年產值達600萬元。“九臺農民畫”誕生于民國時期,其作品既描繪農事耕作等生產場景,又記錄節慶民俗與歷史傳說,融合剪紙、刺繡等民間工藝精髓,通過高純度色調的對比碰撞,營造出熱烈明快的視覺張力。
在游客互動區,主持人現場介紹九臺貢米和非遺相關知識,從中設置互動問答題目,游客每答對一道題即可獲得九臺貢米1罐及艾草1份,吸引了街區內大量游客前來駐足互動。在拍照打卡區,以“九臺萬象 春京共享”“端午‘童’歡 ‘粽’情六一”等為主題打造了適合大朋友、小朋友拍照打卡的背景墻,游客打卡分享后即可免費領取精品粽子1份。
在活動主舞臺兩側,還設置了“貢米參香”九臺農民畫主題展覽,將九臺貢米的種植與豐收、九臺林下參的采挖與珍貴,鮮活地呈現在畫布之上。展覽共展出作品100幅,每一幅都流淌著對家鄉的熱愛、對生活的贊美,是九臺人民精神風貌的真實寫照。
走進“九臺貢禮”文化餐廳內部,美食銷售區的誘人香味撲鼻而來。遠近聞名的九臺熱面、山野菜包子等讓游客不覺停下腳步,九臺特色農產品九臺貢米、粉條和林下參制作而成的酸辣粉、貢米人參雞湯飯、人參茶飲等更是令人眼前一亮。九臺貢米和林下參作為九臺區的特色農產品,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九臺曾是皇家貢米的核心產區,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近年來,九臺區大力打造九臺貢米品牌,加快構建水稻“全域、全品、全標、全溯源”體系,在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等方面“深耕”“細作”,以嚴選品質守護百年貢米榮耀。九臺林下參則是在2000年前后開始種植,憑借長白山與松遼平原過渡地帶、區域內大小山嶺均系長白山系哈達嶺余脈的自然稟賦和氣候條件,目前域內種植面積1935畝,適宜種植面積達15萬畝。
“九臺貢禮”文化餐廳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除了特色的美食餐飲外,還將傳統技藝、傳統美術等多個非遺板塊展示其中,搭建了一個集展示、交流與傳承為一體的綜合性平臺,讓游客在品嘗美食的同時,深入了解九臺的地域文化。
現場,九臺區還聯合域內網紅,開展了一場農特產品直播宣傳推介活動。直播間里,網紅主播與網友積極互動,通過現場試吃、演示產品使用方法等環節,讓網友們更直觀地感受其品質。“九臺貢禮”文化餐廳還對外展出了九臺貢米、鮮食玉米、田野泉大豆醬、朱老六酸菜腐乳等近30款特色農產品,進一步提升九臺農特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
九臺區此次活動成功將非遺文化與“九臺貢禮”相結合,為游客帶來一場集美食品嘗、非遺體驗、文化互動于一體的“雙節”嘉年華。未來,九臺區將繼續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持續推動特色產業發展與非遺文化傳承,不斷將其打造成地域發展的閃亮名片,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引領科文旅融合新范式 “冰凌花”綻放長春蓮花山
- 在長春現代化都市圈的版圖上,長春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如一顆璀璨明珠,閃耀于東部。錨定發展航向,蓮花山以創建“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為沖鋒號角,精心擘畫冰雪、避暑、運動、康養、美食“五個蓮花山”的發展愿景,沿著“招商先行、四區聯動、平臺支撐”的路徑穩步前行,全力打造生態高顏值、經濟高質量、文化高品位、民生高福祉“四高”新圖景。 為全景展現蓮花山蓬勃發展的新風貌、新格局、新氣象,人民網記者走進這片充滿魅力與活力的熱土,打卡地域人文風光,觸摸發展強勁脈搏,探尋蓮花山的無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