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情端午暖兵心 粽香艾韻傳尊崇——吉林市昌邑區退役軍人系統開展多彩端午主題活動

在端午佳節來臨之際,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遞對退役軍人的關懷與敬意,吉林市昌邑區各退役軍人服務站組織了“濃情端午暖兵心粽香艾韻傳尊崇”主題活動,邀請退役軍人、軍屬和志愿者一起共品粽香、同敘情誼。
在吉林市昌邑區通江街道崇文退役軍人服務站,20余名退役軍人子女在志愿者指導下,以稚嫩筆觸描繪龍舟競渡、粽葉飄香的節日傳統。6歲的軍娃小宇專門為父親創作了一幅作品,贏得現場人員點贊。服務站創新采用“非遺課堂+國防教育”模式,通過講解端午習俗與軍人保家衛國的故事,讓紅色基因與傳統文化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在昌邑區通博退役軍人服務站里,10余名退役老兵與軍屬正縫制特色艾草養生錘。活動現場,退役軍人服務站特邀中醫專家現場教學穴位按摩,將對退役軍人和軍屬的健康關懷落到實處。
在昌邑區通潭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人員為參加活動退役軍人和軍屬講解端午傳統習俗,為參加活動人員戴上五彩繩,送上五彩小葫蘆和包好的粽子。
吉林市昌邑區民主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人員來到敬老院,工作人員帶著自己縫制的荷包和包的粽子送給退役軍人。“這粽子格外香!”86歲的抗美援朝老兵張志勇邊吃著熱乎的粽子邊高興地說。服務站聯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1+1”結對檔案,為每位老兵定制健康服務方案,讓老兵們暖身更暖心。
吉林市昌邑區延安街道景園退役軍人服務站內,五彩繩編織比賽正進行。服務站工作人員為烈屬們戴上精心編織的“平安結”,組織志愿者和退役軍人開展包粽子比賽。一雙雙巧手不停翻轉,將粽葉卷成漏斗,填米、松餡、纏線……現場氛圍火熱融洽。
吉林市昌邑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此次端午主題活動創新打造了“傳統文化+國防教育+精準服務”的特色模式。下一步,將持續深化“節日陣地”建設,讓尊崇優待更具質感、更富溫情,全面營造“軍民一家親”的社會新風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長春蓮花山百年梨園端午唱好戲
- 在長春現代化都市圈的版圖上,長春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如一顆璀璨明珠,閃耀于東部。錨定發展航向,蓮花山以創建“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為沖鋒號角,精心擘畫冰雪、避暑、運動、康養、美食“五個蓮花山”的發展愿景,沿著“招商先行、四區聯動、平臺支撐”的路徑穩步前行,全力打造生態高顏值、經濟高質量、文化高品位、民生高福祉“四高”新圖景。 為全景展現蓮花山蓬勃發展的新風貌、新格局、新氣象,人民網記者走進這片充滿魅力與活力的熱土,打卡地域人文風光,觸摸發展強勁脈搏,探尋蓮花山的無限精彩!…
- 長春市凈月區2025年美育浸潤系列活動暨藝術展演圓滿落幕
- 人民網長春5月29日電 (記者王海躍)29日上午,剛一踏進明澤學校,悠揚的歌聲、整齊的鼓點聲從樓里傳來,原來,長春市凈月區2025年“凈月華章?藝韻綻放”美育浸潤系列活動暨藝術展演在這里舉行。 本次活動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為核心,通過舞蹈、戲劇、朗誦、合唱等多元藝術形式,系統呈現凈月教育“五育并舉”實踐成果,打造了一場兼具文化厚度與青春活力的美育盛宴。…
- 吉林省?不,吉林市!
- 提到吉林 很多人只知吉林省 卻對吉林市比較陌生 這座與省同名的北國江城 不僅是“霧凇之都”“滑雪天堂” 還是擁有22℃夏天的 避暑勝地 北國江城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東部 長白山脈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 緣江而生、依江而興、因江而美 松花江如同城市血脈 呈反“S”形穿城而過 滋養全城,奔流不息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 寧古塔將軍移駐吉林后 吉林以“遠迎長白,近繞松花 扼三省之要沖,為兩京之屏障” 的重要地位 成為區域政治、軍事、經濟中心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 吉林建省 治所設在吉林市 直至1954年省會遷往長春 來到吉林市 松花江游船一定不能錯過 江風拂面 兩岸美景徐徐鋪展 如果在晚上游船 還可沉浸式感受 “松江花月夜”之盛景 沿松花江而上 紅石湖清幽俊逸、白山湖偉岸雄奇 還有東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松花湖 三湖疊翠,恍若仙境 春末夏初 松花湖剛剛褪去“白雪外套” 湖水清澈,湖邊花草繁茂 打卡青山花海、觀漫天星河 來一場夏日露營、體驗漁獵技藝 或者和云海一起 等待新一輪紅日從東方緩緩升起 詩人賀敬之曾贊 “水明三峽少,林秀西子無 此行傲范蠡,輸我松花湖” 乘坐纜車漫游云端 環城而立的千山百峰盡收眼底 其中,最出名的四座山 朱雀山、玄天嶺、龍潭山、小白山 當地人稱之為 “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龍、右白虎” 舌尖盛宴 吉林市地處 北緯42°31′~44°40′ 是“世界黃金玉米帶” “世界黃金水稻帶” “世界黃金奶源帶” 也是國家商品糧基地 “米”和“魚” 是江湖最慷慨的饋贈 春夏之交 冰消湖開 肥美的“三花一島” (鰲花、鳊花、鯽花、島子魚) 躍出水面,新鮮出湖 掀起一場舌尖與自然的狂歡 鰲花(鱖魚) 被譽為我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 每年一到此時 不少游客遠道而來 只為這一口清蒸出來的“鮮” 肉多刺少的鯽花 肉質潔白鮮嫩 熱油一煎,香酥“上頭” 肥而不膩的鳊花 鐵鍋一燉,香得口水直流 還有雪白細嫩的“島子魚” 只需江水清煮 就讓人“鮮掉眉毛” 吉林市的美食 是粗獷與精致的融合 既有歷史的厚重 也有市井煙火的鮮活 吉菜的酸 是燉出來的、炒出來的 用糖裹著的、用冰碴子泡的 酸菜白肉、漬菜粉 冰糖葫蘆、大冷面 酸溜溜的嘎嘎開胃 吉菜的甜 是拔出來的、爆出來的、凍出來的 拔絲地瓜、鍋包肉、凍梨凍柿子 隨便哪一個都甜到你的心坎里 吉菜的辣 是泡出來的、釀出來的 一碗米飯,幾道東北菜 配上點兒下飯小菜辣白菜 想不吃撐都難 吉菜的香 是烤出來的、涮出來的、煎出來的 滋滋冒油的小燒烤 熱辣滾燙的烏拉火鍋 外焦里嫩、口感Q彈、軟糯適中的煎粉 每一種都能打開你的味蕾 人文富礦 除了旖旎的風光、舌尖上的美食 這里更有悠久的人文歷史 全市開放的文博場館達到84家 在吉林市博物館 沉睡著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石隕石 ——吉林一號隕石 源于1976年的石質隕石雨 重量高達1770千克 形狀獨特 表面布滿了宇宙旅行的痕跡 吉林市被譽為“京劇第二故鄉” 百年前 吉林富商牛子厚創辦喜(富)連成社 開創京劇教學科班 培養了大批京劇大師 梅蘭芳、侯喜瑞 周信芳、馬連良等眾多京劇名家 都與喜(富)連成社密切相關 在吉林市京劇出科博物館 以中國京劇史上最大科班 “喜(富)連成社”為主題 展出了牛子厚創辦科班的珍貴史料 如果想感受文藝范兒 一定不要錯過 由林徽因設計、梁思成審定的 吉海鐵路吉林總站舊址 踏入站內 年代劇里的場景撲面而來 創辦于1881年的吉林機器制造局 是清代洋務運動期間 東北地區最早的近代工業機構 也是東北地區 規模最大、設備最全 技術最強的軍火工廠 東北近代工業從這里開始 吉林 用山水與人文 編織出時光流轉的浪漫 就現在,“吉”刻出發! 來源|人民網 總策劃|趙強 總監制|楊義 張玉珂 監制|周賀 李娜 謝龍徐冬兒 劉云 統籌|唐嘉藝 劉開陽 文案|王海躍 出品|人民網網聯中國融媒體工作室 支持|中共吉林市委宣傳部 吉林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 吉林市融媒體中心.…